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新丝路山水图,来了!
这幅世界同绘的《新丝路山水图》画卷里,
走和平发展正道的脚步更加坚实,
携手同心铺就繁荣之路的力量越发蓬勃。
▼点击查看大图▼
2100多年前,
张骞“凿空之旅”,
大漠驼铃回响丝路商旅的欢笑。
600多年前,
郑和“七下西洋”,
千帆竞发荡起文明交流的歌声。
千年寄意千秋笑,一带牵情一路歌。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携手各方打造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跨越千百年的“山海情”不断续写,中华民族“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美好追求激荡起广泛的世界回响。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之一,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坚定不移走
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
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为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的
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生动注解。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十年来,理念转化为行动,愿景转变为现实,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十年来,一幅由多国人民共同绘就的《新丝路山水图》徐徐展开。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都是精妙笔触,一次次文明对话、交心合作、心灵共振都是浓重墨色。
千里共此卷,繁花入画来。广州日报“现代化 中国‘画’”探访小分队跳入画中,探寻其中意蕴——沿“路”而行,感受“钢铁驼队”在新丝路上的澎湃动能;向“海”而行,聆听古老海港在新时代里的扬帆高歌;朝“心”而行,洞察“科创联姻”无间合作的心有灵犀。一路行,我们目视波澜壮阔的画卷跨越高山深壑、飞越海洋沙漠徐徐铺展;一路思,我们体会多彩璀璨的文明在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中丹青溢彩。
画卷里,
“发展带”惠及各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一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阳光大道铺展而出。陕西西安国际港站,平均每1小时40分就有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这里驶出,“钢铁驼队”双向奔赴为沿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广东湛江港,40万吨级“巨无霸”货轮跨洋而来,丝路古港激荡崭新活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在中国企业和当地共同努力下,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中印尼合作的雅万高铁,在翘首期盼中迎来开通运行,中国速度串联起印尼双城……一趟趟列车、一艘艘巨轮交织穿行,往来间迸发出更多机遇,这条“发展带”让更多国家搭上发展快车。
画卷里,
“连心桥”联通你我。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理念正在凝聚各国团结力量,各地人民在相互了解中相知相惜,在交流互鉴中心心相连。老挝兴起“汉语热”,孔子学院汉语兴趣班的2000个名额几秒内被抢空,老挝学生学会了绕口令,还交上了中国朋友;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是当地许多学生最爱去的地方,在这里不仅能学到“中国技能”,更能感受中国的工匠精神和友好情谊;中新广州知识城因开放合作而生,中新双方科技人员在科创合作中交流越发深入,同力协契实现产业梦想……一句句问候、一次次交流此起彼伏,善意和情谊在此间流淌,“连心桥”上不同文明美美与共、世界人民携手同心。
画卷里,
“幸福路”铺进生活。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道路上,发展成果持续惠泽人们生活,不断造福世界各国。当在非洲首座现代化摔跤场获得摔跤冠军,塞内加尔摔跤选手博伊·法耶激动不已:“非常感谢中国为我们修建了摔跤场”;当发现“世界超市”义乌国际商贸城里商品琳琅满目,尼泊尔商人毕需努真切感受到采购之便捷:“在这个市场,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当看到“国内最大冰箱”里一件件货物快速出仓运送,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的吴炜佳感慨品尝世界美食之幸福:“新鲜食材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一声声感慨、一张张笑脸交相辉映,“幸福路”上民生福祉不断增加、阳光照进各地人民美好生活。
一个理念,
激活了两千多年的文明记忆;
一个倡议,
激发了150多个国家实现梦想的热情。
这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正向更深更远处铺展绵延。
画卷里,
和平的薪火赓续相传,
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
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1【广东湛江】海上的“铁矿石超市”
361.9米,比航空母舰还要长。
40万吨级,被称为“移动的矿山”。
今年7月底,一艘满载40万吨铁矿石的巨轮从巴西横跨近10000海里来到广东湛江港。广州日报“现代化中国‘画’”走读小分队也来到这里,和这个巨无霸来了一场“巧遇”。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港,湛江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深水海港和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
同时,作为华南唯一一个拥有40万吨级航道的世界级深水港,湛江港近年来不断加强和来自巴西等国知名矿山公司的合作,迎来一艘艘满载矿石的“巨无霸”,让这座散货码头变成远近闻名的“铁矿石超市”。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2【陕西西安】家门口的“钢铁驼队”
西安,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2000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这也让如今的西安古城充满了丝路印记。
在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灞河之滨,“长安云”“长安乐”作为“一带一路”文化新地标,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新晋网红打卡点。从这里出发,十几公里之外的西安国际港站便是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家。
从2013年11月28日开行以来,长安号已经累计开行超过1.9万列。平均每1小时40分,就有一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务区驶出前往欧亚各国,书写着新丝路上的传奇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3【广州黄埔】知识城的“智慧联姻”
从广州市中心沿着东北方向驱车40分钟左右,便可以看到一座现代化新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
在这里,龙头企业、科创企业加速集聚,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园区错落铺展,各大实验室、研发平台竞相超赶。
从建设以来,这座新城不断以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的国家级项目作为牵引,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幅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画卷在这块土地上徐徐展开。
顶着八月底的骄阳,广州日报“现代化 中国‘画’”采访小分队来到位于知识城腾龙大道上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透过这个缩影,近距离观察国际科创合作中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探寻这座新城一路走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密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4【广州南沙】港口边的“超级冰箱”
很难想象,在广州工作,厚厚的长大衣和靴子却成了“标配”。
八月盛夏时节,广州日报“现代化 中国‘画’”采访小分队来到位于广州龙穴岛的南沙国际物流中心,体验了一把“在广州过冬天”的感觉。
之所以来到这里,并不是因为这里是避暑胜地,而是这里有座目前全国最大的临港单体冷库——南沙国际冷链项目。
该项目于2022年5月投产,规划建设46万吨冷库,一期已建成三座冷库,目前库容22.7万吨,它也因此被称之为“国内最大冰箱”。
伴随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日益便捷,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水果、冰鲜水产通过这里抵达市民的餐桌,丰富人们的生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