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职业联赛能否获得发展新动力
中国足协新年伊始连出新政 足球职业联赛能否获得发展新动力 本报记者 李立 昨天,国内众多职业足球俱乐部等待已久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试行)》终于出炉。在该规定中,中国足协重新开放俱乐部对包括一线队在内的各级梯队的商业冠名权。此外,中国足协昨天还就俱乐部异地转让及新赛季外援人数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调整。 允许球队商业冠名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自2021赛季开始实行俱乐部中性名制度,俱乐部和球队名称中不能出现商业元素,当时引发不小争议。中国足协昨天出台的新规,对此进行了调整,允许俱乐部“招商引资”,对包括一线队在内的各级梯队进行商业冠名。 不过,新政出台不意味着改变俱乐部原有中性名称的规定。根据中国足协的规定,2024赛季,各俱乐部名称将继续实施中性名政策,只是一线队和梯队允许商业冠名。以北京国安为例,俱乐部名称仍然要保持“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这样的中性名,但球队可以冠名赞助商的名称。 此外,中国足协对于冠名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足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冠名对象必须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冠名名称应为赞助商企业或品牌名称,不包含商品或服务类别、组织形式等,且符合广告法及行业管理相关要求。此外,俱乐部所属球队不得接受俱乐部股东的字号、商号或品牌的冠名;不得接受博彩、烟草等赞助商的冠名。” 在国内各级职业足球俱乐部普遍遭遇经营困境的当下,足协的此项新政,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俱乐部缓解经济压力。 俱乐部股权可异地转让 2016赛季,中国足协推出规定,限制俱乐部股权异地转让。这个赛季,根据中国足球协会职业男子足球俱乐部变更注册会员协会及股权转让规定的最新解释,职业俱乐部股权异地转让再次成为可能。 当然,转让有几个